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要求:着力建设安全可靠的韧性城市,加快老旧管线改造升级。今年,上海积极落实这一部署,推进近 1000 公里燃气老化管道改造更新 —— 其中市政道路管道将全面完工,黄浦、普陀两区的街坊管(即小区地下管道)更将率先实现全域更新。改造全程中,各方以 “问需问计于民” 为原则,创新工作机制,合力将这项关乎城市安全的民生工程落到实处。
入夜后,黄浦区五里桥街道瑞南新苑小区里,燃气施工单位负责人与小区居委会、业委会、居民代表及物业围坐交流,同步管道改造的最新进展。瑞南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兢透露,目前工程已完成过半,期间未接到任何居民投诉。
居民的理解支持,源于前期充分的沟通与保障。开工前,社区先后召开 4 次听证会,还向居民推送《燃气老化管道更新 “十问十答”》,把施工工期、路面修复等关键信息讲清楚、说明白。针对业主最关心的停车问题,吴兢特别提到:“区人大代表主动帮忙协调,小区附近一家商业广场的地下停车库,同意在 45 天施工期内提供 10 个停车位,费用由施工方统一承担。正是各方拧成一股绳,项目才推进得这么顺。”
按计划,黄浦、普陀两区今年要率先完成辖区所有街坊管改造。其中,黄浦区街坊管仅 52.9 公里,涉及的项目却多达 400 个。大众燃气副总经理杨春风介绍,通过 “工程资源共享、施工同步推进”,已实现 “少开挖、快修复、低扰民”:“这就是我们的‘一路发起、五路协同’模式 —— 对接黄浦区建管委,把小区雨污水管改造、美丽家园建设等施工项目,和燃气管道改造做匹配,统一排定计划,避免重复开挖。”
从全市来看,今年燃气老化管道改造任务包含 723.6 公里街坊管、189.4 公里市政道路管,工程量创历史新高。多部门联动,是项目高效推进的关键:交警部门优化交通疏导,扩大白天非高峰时段路面破碎作业范围,同时推广夜间低噪音排管的 “白破夜做” 模式;规资、住建等部门则针对 “管道位置不变” 的改造项目,进一步精简审批流程。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设施管理处副处长李欣解释:“以前每铺一根管道都要单独办工规证,现在规划资源局打包审批,一次办完所有路段手续,效率大幅提升,也给燃气企业减了负。”
燃气管道改造以安全为核心,施工质量更是重中之重。上海燃气工程中心主任程睿彧介绍,依托公司 “智慧工地 1.0 系统”,已实现施工现场远程监控、实时数据分析与精准管理。以新管道接口焊接为例:“我们现在全用全自动焊机,焊接时间、压力、温度等数据会实时上传后台,系统自动判断焊接是否合格。通过这种全流程管控,确保每一道焊口都达标。”
这项高标准民生工程,还成了新技术、新工艺的 “试验田”。比如,建国西路、永嘉路改造工程紧邻淮海路商圈和衡复历史风貌区,施工采用折叠管非开挖工艺;延安中路陕西大厦改造则用了翻转内衬非开挖技术 —— 两种工艺都大幅减少路面开挖,还让老旧管道 “重获新生”。上海燃气技术管理部总经理曾祥福说:“我们在技术上不断迭代,针对不同场景用不同工艺,全力解决老化管道改造难题,进一步增强上海城市管网的安全性和韧性。”
据悉,明年上海将继续推进剩余 1000 公里街坊管改造,计划 2027 年全面完成此轮燃气老化管道更新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