塑料管道原料主要有新料、副牌料、回料和混配料四种常见类型。实话实说,小编在原料方面并不算精通,内容多是现学现卖,非常欢迎大家一起来交流讨论。
一、新料(原生料、正牌料)
● 定义:
指由正规石化企业(如中石化、中石油等)依照产品牌号和标准参数生产的原始聚合物粒子,未经过使用或加工,纯净度高,性能也最为稳定。
● 来源:
主要来自正规大型石化企业的主牌号产品,例如中石化、中石油、北欧化工、巴塞尔、陶氏、LG等。
● 性能特点:
—— 纯度高,性能稳定;
—— 力学性能、加工性能、耐腐蚀性和耐老化性都较为优异;
—— 颜色通常为透明或本色;
—— 可提供完整的技术数据表(TDS)和合格证明。
● 适用场景:
—— 用于饮用水管道、燃气管、热水管等对安全等级要求高的产品;
—— 需要长期强度(如MRS)和压力承载性能的管道系统。
二、副牌料(次牌料)
● 定义:
指石化厂在生产过程中,因工艺波动或参数不稳定等原因产生的非标准产品,虽为新料,但未完全达到主牌号的技术指标。
● 来源:
通常来自石化厂的副线生产、设备调试阶段或尾料等,一般也有生产批次和编号,但无法作为一级料销售。
● 性能特点:
—— 属于“次级新料”;
—— 性能略低于主牌新料,但一般仍优于回料;
—— 价格较为便宜,外观颜色可能略有差异;
—— 可能不具备完整的检测报告。
● 适用场景:
—— 适用于对性能要求不高的排水管、电缆穿线管、农用管等;
—— 对成本控制有要求的中低端市场。
三、回料(行业俗称)
● 定义:
行业俗称“回料”,泛指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回收再利用的塑料材料,是一个统称。一般分为厂内回收料和市场回收料两类。
厂内回料(机头料/水口料)
● 来源:
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切边料、机头料、试机料等未被污染的材料,经破碎后可重新使用。
● 特点:
—— 与生产原料配方相同,性能变化不大;
—— 无污染、来源可追溯;
—— 通常掺配比例不超过10%。
● 适用范围:
在合理掺配比例内,可用于继续生产原等级管材。
市场回收料(再生料)
● 来源:
来自废旧管材、包装塑料、塑料制品等回收后,经清洗、分选、再造粒加工所获得的原料。
● 特点:
—— 材料来源不稳定,可能为不同材质(如PE与PP)混合;
—— 常有异味、黑点或杂质;
—— 性能显著下降,熔指波动大,卫生性能较差。
● 适用范围:
仅用于非承压、非关键、寿命要求不高的产品,如电缆穿线管、地下排污辅管、排水沟盖等。
四、混配料
在塑料管道行业中,“混配料”这个词具有双重含义,容易引起混淆,需要特别说明。
(1)标准定义下的“混配料”
根据《GB/T 13663-2020》《GB/T 19472.1》等国家标准,混配料指的是:
以聚乙烯树脂为基础树脂,加入抗氧剂、加工助剂、色母粒等助剂,通过熔融混合、挤出造粒等工艺制成的一种预先混合好的粒料。这类混配料性能稳定、质量可控,通常由专业原料企业(如中石化、中石油、巴塞尔、博禄等)生产,部分大型管材厂家也具备自产能力。
● 适用范围:
用于饮用水管、燃气管等对性能要求较高的场景。
(2)行业口语中的“混配料”
在实际市场交流中,人们常说的“混配料”一般是指:
将不同等级的原料(如新料、副牌料、回料甚至再生料)按比例直接物理混合后使用的原料,未经熔融造粒处理。
这种“调和料”本质上是一种为降低成本而采用的配方料,其性能受掺混原料的种类、比例和批次波动影响较大。
● 常见应用:
多用于电工套管、农灌管、排水管等对性能要求不高的产品。
总的来说,塑料管道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选用的原料类型。无论是新料、副牌料、回料还是混配料,各有特点,也各有其适用的场景。










